8 月 9 日,伊利股份股價大漲 5%,再創歷史新高;科迪乳業直線拉升封漲停;光明乳業、燕塘乳業漲幅達 4% 以上;天潤乳業等個股均有拉升表現……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乳業股即將迎來上升周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帶來了乳業股的集體上漲?
近年來,我國在產業政策上、監管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乳制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大幅度提升,乳制品綜合生產能力穩居世界第三位。
2016 年,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達到 99.5%,今年 6 月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的 217 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全部合格,我國乳制品質量安全指標和營養指標已與國際水平相當,主要乳品加工裝備和技術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許多產品在國際獲獎。目前乳制品產業增長速度大大高于工業平均增長速度,乳制品行業發展良好。
根據凱度數據顯示,2017 年二季度快速消費品市場銷額增長 3.2%,在 2016 年二季度基數并不低的背景下,增速仍明顯高于前幾季度,在快消品行業復蘇背景下,乳制品行業受益更加明顯。中小品牌的高端奶價逐漸回升,品牌企業份額則獲得了進一步的提升。
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任跌入谷底,次年嬰幼兒奶粉進口量呈現爆發式增長。2007 年外資品牌占比僅 40%,2014 年已經上升至 55%,2016 年外資品牌占比高達 60%。國外品牌侵蝕國內市場,且國內企業眾多,導致行業亂象和產能過剩。
配方注冊制新政對奶粉的檢測標準、企業的配方研發能力和質量安全追溯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品牌,都只有通過配方注冊制才能進入中國市場。我國 103 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近 2000 個配方,2018 年 1 月 1 日奶粉注冊制新政正式執行后,預計配方將縮減到 500-600 個。
從去年新政準入門檻提出至今,已經有 300 至 500 個品牌從市場上消失。在今年 4 月至 6 月嬰幼兒奶粉銷售高峰期過去后,7 月就已經有經銷商、渠道商開始對手上的貨源實行低價“清倉”。
8 月 8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第二批配方注冊名單。截至目前,紅星、伊利、蒙牛、貝因美、君樂寶等 24 家知名企業、98 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成功通過注冊申請。
“最嚴乳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注冊制正式落地,直接利好了大型上市公司。隨著通過注冊企業名單的不斷公布,國內奶粉行業的混亂局面也有望改善,大企業將擁有更多市場,其他小企業將會被淘汰。通過配方注冊的企業明顯具備領先優勢,可以及早制定市場計劃,也能早一日打下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