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消息(記者鄭昊 實習生李彤 譚昕文/圖)小小的一瓶汽水,簡單包裝的奶糕,幾乎看不到任何廣告和宣傳,卻以獨特的口味,始終如一的品質,成為炎炎夏日消費者解暑首選。這些蘊含無數西安人童年快樂和記憶的本土品牌,在經濟轉型和市場變革的過程中,幾經起伏,創下經久不衰的銷售佳績,而在如今的市場變局中,它們能否贏得市場?
家鄉味:老西安忘不了的“那一口”
家住碑林區的60后赫女士,是一名在政府工作的普通工人。從小在西安長大的她,談起鐘樓小奶糕在自己記憶中有哪些深刻印象時,她說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小時候一到夏天,就有一個戴草帽的老人推著四輪車,上面放著裹著棉被的木箱,木箱上寫著“鐘樓”二字,走在西安街頭巷尾,每次在路上遇到,都會央求父母給自己買一根。
赫女士回憶說,那時候鐘樓冰棍賣4分錢,每到夏季,大家對小奶糕特別饞,小時候還有一個夢想,就是長大了買很多小奶糕,然后吃個夠。現在消費水平提升了,市場上有很多種類的冰淇淋,可現在吃小奶糕還是選鐘樓牌,她說不僅解渴消暑,主要是那代人童年的記憶。同樣是西安“土著”的80后小伙兒小林,說起他對冰峰汽水的熱愛有很多話,甜甜的感覺不僅伴隨著他一路成長,更多的是一種發自陜西人的粗獷和豪爽。
唯時光和飲食不可辜負。的確,作為每一位土生土長的西安人,老品牌帶給大家的不僅是那份久違了的口感和那份濃濃的鄉情,更多的是本土品牌如何在市場中破繭化蝶、重生的發展理念。
本土國際化:老板,開瓶冰峰
在西安本地吃特色小吃涼皮和肉夾饃時,總會在小吃店聽到這么一句陜西話:“老板,開瓶冰峰!”“冰峰”汽水在西安已經有64年歷史,一度風靡西安的飲料市場,近年來,冰峰不僅頑強地生存下來,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外來飲料搶占本地市場,但也許是冰峰的口味更適合本土消費者,從2000年到2005年,冰峰的銷售額反而翻了一番。
3月24日,記者在冰峰廠生產車間玻璃瓶冰峰生產線看到,生產車間內一條生產線上,工人正在清洗、檢查、灌裝、封蓋、裝箱作業。生產車間張主任說,兩條生產線旺季同時生產,日銷量可以達到100萬瓶左右,約合4萬箱。冰峰公司全年的產量在1.76億瓶左右,并且每年都在增長,預計今年的增長在5%左右。
冰峰如何在變幻莫測的冷飲市場中站穩腳跟?西安冰峰飲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衛平給出了答案。他說,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產品穩定本地市場與“走出去”同步推進,內外聯動才能站穩腳跟。現在不僅省內冰峰玻璃瓶有售,河南、山西、甘肅、寧夏等國內省(區)市也悄然興起喝冰峰。2012年推出易拉罐裝的產品后,全國20多個省(區)市都有覆蓋,隨著陜西餐飲產業走向國際化,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5個國家和地區也有一定市場份額。尤其是2012年推出冰峰易拉罐后,每年的銷售額增長50%,有500多家一級分銷,3000多家二級分銷以及80000多家終端銷售,從陜西市場拓展到全國,銷售額從2012年至2016年增長300%,公司一直在為今后幾年上市做準備。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把冰峰等本地產品與陜西文化相結合,在拉動經濟的同時也進行文化傳播,不斷擴大對外投資,從而帶動更多的產品和文化向外輸送和傳播。未來本土飲料品牌的投資不僅僅是投資建廠生產,而是代表著陜西走出去,將陜西文化尤其是餐飲文化傳播出去。
小奶糕:酒香不怕巷子深?
鐘樓小奶糕從開始銷售至今,一直以物美價廉深受大眾喜愛,成為與冰峰汽水比肩的本土著名夏季飲品。但由于受季節因素的影響,鐘樓小奶糕主要依靠旺季生產去維持四季銷售,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發展。像鐘樓小奶糕這種生產半年、入秋冬便歇業的淡旺季分明的現象,被行業人士稱為“度淡”。在歇業期間,私營廠可以通過減少工人數量、節約生產成本維持公司度過淡季,而鐘樓小奶糕這種小型國企如何“度淡”?
針對這個問題,3月22日,記者來到西安市灞橋區半坡路西安鐘樓冷飲食品有限公司采訪了總經理羅世民。羅總經理談起這些年鐘樓小奶糕發展時感慨萬千:“企業要發展,‘度淡’很關鍵。”他說,受季節影響,冷飲存在銷量問題在所難免。要找銷路,還要確保員工的薪酬福利到位,這就得想辦法。公司決定給產品“做減法”,將銷量不好的產品砍掉,只做鐘樓小奶糕,這種當時看起來破釜沉舟的做法,卻使得鐘樓小奶糕贏得了消費者喜愛。2001年,公司以鐘樓小奶糕為主打產品,一度打入蘭州、武漢、長沙、南昌等國內大城市,這個時期,年產值曾高達800多萬元,每日生產7400箱,一箱50支。這對于一個60人的小企業來說,實屬不易。目前公司還是主要經營小奶糕這一產品。從銷售范圍來看,能夠覆蓋到周邊寶雞、渭南等一些地區,但從銷量來看,還是以西安為主。
如何保護本地老品牌的傳承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羅總說,要想求發展,就要有效規避矛盾,敢于做嘗試,敢于“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新的發展機遇。今年,公司在漢中做試點,與當地綜合食品加工企業合作,將私營企業的過剩生產力和品牌國企的競爭力有效結合起來。通過總公司負責宣傳推廣,分公司負責生產銷售的方式,將公司資源盤活。這應該也是本土品牌持續發展的一種可取之道。
“三秦套餐”:1+1+1>3
“涼皮+肉夾饃+冰峰”這一有名的本地品牌組合,蘊含著幾代西安人的感情,成為備受大家喜愛的傳統美食文化地標性符號。而今,這種搭配還被冠以“三秦套餐”備受消費者推崇。
3月21日,記者在西安子午路張記采訪“三秦套餐”銷售情況,遇見專程前來品嘗的江蘇無錫兩位年輕人,他們根據微博微信上的各種攻略、個人分享按圖索驥,來西安就是奔著“三秦套餐”的冰峰而來。兩位年輕人表示百聞不如一嘗,這種組合既有創新,又能將陜西特色文化美食傳播出去,值得稱贊。
西北大學郭教授認為,“三秦套餐”的出現,延伸了本地產業鏈。這種創新發展對本土品牌走出去有很大啟發。本土化概念是與國際化、全球化概念緊密相關的,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它是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時代國際品牌的全球擴張戰略下出現的。對于未來本土化休閑簡餐的產品模式路線,有理由認為這是一條夾雜著復合文化氣息與美食融合的創新,更是品牌文化經營的創新,正是在標準化口味上加強管理,才有機會創新產品模式,依據本土文化打照適合本地人消費的產品組合,從而形成簡餐,形成一種時尚,成為潮流,并創新發展,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