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翁永成從店里的后屋取出假茅臺酒的包裝材料。
2月25日,記者拆開張建的假茅臺酒檢測真偽,結果顯示瓶蓋處有彩條(根據說明書提示,此為正品包裝的特征,但記者所檢測的茅臺酒實際為假茅臺酒)。
2月14日,張建拿出一瓶假茅臺酒樣品給記者展示。
2月13日下午,張靜展示包裝材料,根據客戶的要求,“貴州茅臺酒”的“酒”字將被換為“鎮”字。
仁懷市興盛路一白酒包裝材料銷售商家柜臺上擺出的多種仿茅臺酒包裝。
原標題:
茅臺鎮暗藏“高端定制假茅臺”
記者暗訪假茅臺造假全流程:“幽靈酒廠”對接假包裝商,形成制假、售假一條龍;假茅臺一瓶獲利可上千
茅臺鎮的大街上,摩的司機總是喜歡向外地人說:“這里是白酒供應一條街。”標簽背后,暗藏的卻是大量的“高端定制假茅臺”;假茅臺酒生產銷售一條龍服務,幾度成為茅臺鎮光鮮外表下的瘡疤。
2016年10月1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成為127個小鎮之一。
這個頭戴多個“炫目”標簽的小鎮,大小酒廠數以百計,部分酒廠卻利用高仿茅臺酒包裝,將自己的低端醬酒(醬香型白酒),制造成假茅臺牟取暴利。一瓶假“飛天茅臺”,利潤在千元以上,銷售則遍布全國。
對于假茅臺盛行的情況,今年3·15期間,貴州茅臺集團發布公告公示稱,只有“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貴州茅臺酒才能稱之為茅臺酒,另外,市場常見的“茅臺內供酒”“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服務局專用酒”“部隊特供酒”等均屬假冒侵權產品。
不存在的“茅臺釀酒總廠”
“這里是白酒供應一條街”,茅臺鎮摩的司機喜歡向外地人介紹茅臺鎮的醬酒經營現狀。進入茅臺鎮,路過國酒門,小鎮的街道由上至下,綿延近兩公里。數百家醬酒銷售門店緊挨著。“茅臺”、“醬香”二詞成為當地的酒文化特色標簽。
汪曼,仁懷市人,從事醬香型白酒銷售長達數年。
“從進入茅臺鎮到下面的赤水河,光是這一條街,賣酒的店家就有四五百家,如果算上中樞(仁懷市區),那就好幾千家。”根據汪曼的描述,茅臺鎮的酒不愁沒有市場。仿冒從改動包裝上的名字和商標開始,“茅臺”二字不做改動,只需要在“茅臺”二字后方加上品鑒、內供、迎賓、接待等字樣即可,商標可以私人定制。
今年3·15期間,貴州茅臺集團發布公告公示稱,只有“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貴州茅臺酒才能稱之為茅臺酒,另外,市場常見的“茅臺內供酒”“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服務局專用酒”“部隊特供酒”等均屬假冒侵權產品。
汪曼說:“這些‘特供’酒都是沒有注冊的,你拿到外面去賣,不說是茅臺酒,就說是鎮上的。打茅臺牌子的擦邊球。”
在汪曼提供的多款仿茅臺酒包裝盒上,“茅臺釀酒總廠”的字樣格外顯眼。這個酒廠到底是什么背景?為什么多款酒包裝上都標注有這樣的信息?對于這樣的疑問,汪曼給出了答案:“根本沒有這個廠,也查詢不到這個地方。”
記者檢索發現,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確實沒有“茅臺釀酒總廠”的相關信息。
“大家撿起來(模仿)用,沾茅臺酒廠的光,但是這幾年不允許。”汪曼表示,“貓鼠游戲”在茅臺鎮經常上演,大多數商家在這場“游戲”中往往能夠取勝。
在街上一個散酒銷售門店里,店老板張靜正在和員工包裝醬香型白酒。據她描述,這是一位浙江客戶向她定制的酒包裝。“我們把貴州茅臺酒的酒字換成鎮字,上面的茅臺商標換成五星標注。”在現場,張靜向新京報記者演示了怎么仿冒正品茅臺酒包裝的過程,正品茅臺酒的“酒”字被她用筆圈出,旁邊寫了個“鎮”字。
“他定的價格是788元,我們給他的價格是68元一瓶,500箱”。浙江客戶在一周前向張靜定制了這批貨,預計5天之后發往浙江。
假酒商一年百萬銷售額
王蕾是地道的茅臺鎮人,家里世代從事釀酒業。四年前,王蕾以一年5萬多元的房租租下一個門面,精心裝修。如今,她擁有了自己的銷售門店,每年銷售額高達百萬。
王蕾的門店里寫著“夜郎古”三個大字,店內有多個土陶酒缸,里面盛裝的是自己酒廠釀造的醬香型白酒,標價從68元一斤到688元一斤不等。標價為688元一斤的散酒,批發價格68元一斤,顧客上門購買,包裝自選。王蕾的白酒包裝多以茅臺酒包裝為參考,自行尋找廠家設計,也有從別處購買。
2月13日中午,王蕾從店里的貨架上拿出一款名為“茅臺品鑒酒”的包裝給新京報記者,從外觀上看,包裝上除了商標和包裝名字不一樣外,其他的外觀和茅臺酒廠的經典名酒飛天茅臺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為了牟取最大利益,王蕾家的釀酒廠產出的醬香型白酒除了接受顧客的定制外,還會包裝成假茅臺酒。批發價288元一瓶,按真茅臺價格售賣,單瓶可賣到1200多元。將自己家的酒包裝成假茅臺酒后,王蕾比其他商家的服務貌似周到些,他們在售賣假茅臺酒的同時,還可以提供真茅臺相關票據。對于這樣的生意,王蕾有著自己的擔心:“我們兩家做這個(造假),你知道做這個是要擔風險的。”
張建是王蕾的老公,家里的一切生意,主要還是張建說了算,這其中包括生產銷售假茅臺一事。
2月14日下午,新京報記者見到了張建。30多歲的張建個頭不高,不喜抽煙,喜喝酒。看到陌生人,張建顯得格外警惕,拉著記者往飯店走去。進入包房后,他迅速起身將包房大門關上。
“那些東西是見不得光的,我們有貨,這個你不用擔心。”據張建描述,為了逃避風險,他們都是私底下和各地的假茅臺銷售商單線聯系,銷售商出錢,他們制造供應假茅臺酒,中間的生產和包裝過程沒有外人介入。
談話間,張建拿出一瓶假茅臺酒展示,從外包裝來看,一比一的造假比例成為蒙騙消費者的制勝法寶。“這是全部齊全的一套。做工都很好,拿出去后可以按照真茅臺酒的價格賣,單瓶純利潤超過1000元。”張建操著當地的方言說。
“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真假的。”張建表示,在這瓶假茅臺的包裝上,條形碼、防偽標志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