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上午,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批準、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和景德鎮陶瓷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湘湖校區國際學術報告廳開幕。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副總經理代柳梅,景德鎮陶瓷大學校長寧鋼,副校長占啟安、李良智,校黨委委員、統戰部部長章義來,以及來自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河南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江蘇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等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活動。副校長占啟安主持開幕式。
寧鋼校長在開幕式致辭中談到,陶瓷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陶瓷文明構筑了陶瓷之路。無數代表著中國智慧和文明的精美的瓷器在千年瓷都景德鎮誕生并走向世界,成為世界文明中不可磨滅的印記。景德鎮陶瓷大學作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的陶瓷高等學府,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陶瓷文化的研究和弘揚,將陶瓷文化注入于陶瓷人才培養、陶瓷藝術傳承、陶瓷科技研發、對外交流等辦學過程,不斷增強中國陶瓷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向世界打造亮麗的中華文化名片。第二屆陶瓷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必定會激起新的學術與思維碰撞,促進中國陶瓷文化的深入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副總經理代柳梅在致辭中表示,陶瓷是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通用語言。長期以來,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與陶瓷有著不解之緣,有責任將中國的陶瓷文化經典宣傳到更為廣闊的世界中去,也應當為各界搭起有陶瓷文化交流的橋梁。通過央地合作可有效地促進景德鎮藝術陶瓷向產業化、市場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從而為我國陶瓷藝術的繁榮發展以及“走出去”做出積極貢獻。
開幕式結束后,在為期一天的主題發言中,與會的18位專家學者圍繞“陶瓷的人文內涵與精神”、“陶瓷史的文化闡釋”、“陶瓷的藝術與生活”、“陶瓷產區、產業與行業”、“陶瓷與自然:地理、材料與空間”、“陶瓷與工藝、科技”、“陶瓷藝術創新與當代藝術”、“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陶瓷文化交流”八個主題各抒己見,從不同維度探討了陶瓷藝術的內涵與品格。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硯祖教授的演講《中國藝術與陶瓷文化的內在性》從中國藝術體系的結構分析著手,對包括中國陶瓷的藝術所具有的文化內生性進行了深入分析。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周少華教授的演講《唐詩?唐瓷?唐人情懷》從“唐詩”、“唐窯”和“唐人”的研究入手,選擇唐代典型的瓷窯“越窯”與“長沙窯”,以唐人詩文中的“秘色越器”和“長沙窯”中的唐人詩文為研究對象,格物致知,探討唐代人賦予陶瓷器物的文化內涵和唐代陶瓷作品所承載和表達的唐人情懷。
北京工業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王國華教授的演講《陶瓷文化傳播與工業旅游發展》認為傳播陶瓷文化有諸多方法和路徑,其中,將陶瓷文化融入到工業旅游過程中,通過“旅游化”的方式傳播景德鎮的瓷器文明,將會成為一種政府、企業和游客多方受益、形成多贏格局的重要路徑。
河南大學美術學院王洪偉副教授的演講《作為方法的“鈞窯”:中國文明成長的“連續性—破裂性”邏輯機制》認為從鈞窯文明連續性機制衍生出來的創造性模仿機制是中國文明連續性生成的主要邏輯機制;近世以降在西方文明侵蝕下中國文明呈現出“連續性”減弱、“破裂性”增強的趨向,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理論價值和時代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協會會員李見深先生在主題發言《陶的聲響:一次遙遠的絕唱----陶的魅力,人文與精神》中以兩段優美的視頻展現了少數民族依然留存著的制陶技藝。
著名電視電影表演藝術家張鐵林先生的演講《絲路之行——交流》認為只有把本土文化資源和世界上好的文化藝術相結合,才能真正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藝術精品。通過分析當下對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和問題,以期為今后包括陶瓷在內的文化藝術對外交流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廣州美術學院張溫帙教授的演講《陶瓷藝術設計與后現代生活方式》建議我們應當從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與西方的現代生活方式中提取優秀的文化精華,創造與建立一種更加符合我們當代人的生活方式。
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馬凱臻教授的演講《生命與存在:陶瓷藝術批評的不可通約性》認為無論陶瓷藝術批評的體系如何繁蕪與龐雜,有一個基本原則不可更易,即不可通約性是陶瓷藝術批評的基本軸線。
中國美術學院吳光榮教授的演講《紫砂壺藝成型方法與表現形式研究》詳細解讀了陶瓷在今天能做什么以及還能做什么這兩個熱點問題。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倪亦斌博士的演講《從全球藝術史看景德鎮敘事瓷畫中表現的空間意識》將歷代瓷畫匠豐富多彩的創作實例同兩河流域、埃及、希臘、西歐各地畫者的各階段藝術嘗試相比較,展示了瓷畫在空間表達方式上的藝術貢獻。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蔡芳副教授的演講《中西陶瓷敘事傳統比較——以<西廂記>和<荷馬史詩>為例》選取在中西敘事與陶瓷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兩個故事題材,揭示中西陶瓷敘事所體現的不同詩學傳統,以及其表層話語異跡異趣與在圖像文化傳統的深層次上創作心理筱同之間形成的敘事張力。
景德鎮陶瓷大學藝術文博學院金銀珍教授的演講《朝鮮朝官窯民營化之四大原因》剖析了欠俸、稅負、私燔、官員這四個導致官窯民營化的因素。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鄧麗麗教授的演講《時尚消費與陶瓷衍生品的一點思考》通過案例展示,說明陶瓷文物形成衍生品,當代陶瓷藝術品形成衍生品兩條創意路徑,都能形成IP的延展,從而帶動新一代年輕人的消費。
中國美術學院熊寥教授的演講《中國原始社會陶器裝飾藝術》以豐富的圖像展現了原始社會彩陶的紋飾內容與涵義。
江蘇師范大學何靖副教授的演講《中國古代陶瓷文化海外傳播過程中的“誤讀”現象研究》以實例證明中國陶瓷文化海外傳播過程是一個情節豐富的“誤讀”過程,“誤讀”也構成了一部宏大的中西方陶瓷文化交流史。
景德鎮陶瓷大學藝術文博學院陳寧博士的演講《文人匠心,陶人情懷——評談督陶官唐英的人文世界》從唐英的各類作品(包括書法、繪畫、篆刻、陶瓷等)和文獻著述出發,全面探討督陶官唐英的人文世界,并通過具體評析唐英著述的價值和影響,窺探出唐英身上兼具的文人情懷和陶匠情結。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孟樹峰先生的演講《陶瓷的人文內涵與精神——中國陶瓷的精神》展現出中國陶瓷一貫地包容謀求大同,不斷地順勢變化創新,善和諸方諸材成我瓷,潔來潔去濟萬世的品質。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駐會副會長夏高生先生的演講《陶瓷文化與建筑環境》探索了陶瓷材質從歷史到現代的演變,以及它在空間裝飾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2017年,景德鎮陶瓷大學為進一步促進陶瓷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繁榮發展,深入挖掘陶瓷人文精神,與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共同策劃舉辦了以“講好陶瓷故事,傳播陶瓷文化”為宗旨的首屆“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本屆研討會不僅得到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美術學科評議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設計學科評議組、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學教育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藝術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學術支持,更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