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各級各部門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按照《2020年度“食安山東”品牌建設實施意見任務分解方案》,細化目標任務,狠抓工作落實,“食安山東”品牌建設穩步推進。
品牌創建成績顯著。各部門以“食安山東”建設為統領,積極開展跨行業、多層次、全方位的品牌創建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創建“食安山東”示范單位9000余家、生產示范基地完成驗收31個、規范化農貿市場294家;推動各市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展館(廳)或“食安山東”專區等線上線下平臺,提高安全優質食品供給,培育食品高端品牌。目前培育了“食安菏澤會客廳”“食安日照展銷館”“食安臨沂51食品網”“智慧食安棗莊”“食安德州”品牌運營中心5個“食安山東”平臺;認定省級農業標準化基地1309個、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105處,省級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337個、齊魯放心果品182個,品牌培育工作面上開花。大力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程,鼓勵餐飲消費聚集街(區)、中央廚房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推行“明廚亮灶”建設,指導煙臺開展“互聯網+明廚亮灶”試點。強化餐飲服務量化分級管理,推進餐飲服務量化分級應評盡評,學校食堂量化分級良好以上比率達98%。深入推進“雙安雙創”,修訂《山東省食品安全市、縣(市、區)評價與管理辦法》,嚴格認定條件、加大淘汰力度,進一步規范創建程序和日常管理。將58%的材料檢查修改為現場檢查,實現材料“瘦身”,促成實干工作導向。截至目前,5個市被命名為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10個市、51個縣(市、區)被命名為省級食品安全市、縣(市、區),第三批3個市、27個縣(市、區)初步通過驗收。3個市18個縣被命名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85個縣被命名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技術支撐逐步提升。加快推進追溯體系建設,以大型食品生產企業為主體,圍繞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重點品種,加快推進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信息化建設。推動實施追溯管理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工作、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四掛鉤”,大力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繼續推進食品抽檢監測“三統一”,上半年,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完成省級監督抽檢監測16354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430批次,抽檢合格率97.39%,依法處置完成540件,平均單件罰沒款14538.20元。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開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403批次,合格率100%。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開展農產品省級監測11290批次,水產品省級監測1989批次。山東省衛健委對194家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開展了監督檢查。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開展今年新收獲糧食和庫存糧食質量安全監測,覆蓋全省78個糧食主產縣。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已完成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2162批次,合格率為98.9%。
食品及食品領域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從農業源頭入手,加強產地環境監測,著力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食品質量提升行動,著力在規模以上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推行先進管理方式,鼓勵支持企業升級和技術改造。目前,規模以上食品生產加工企業ISO22000或HACCP認證比例比2017年提高25%,在產嬰幼兒配方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等高風險產品企業HACCP認證比例超過95%。指導乳制品企業制定原料、過程和成品檢驗規程,推動乳企高質量發展,乳制品產品企業認證比例超過95%。對全省食品生產聚集區組織排查摸底,摸清聚集區數量、發展狀況及主要風險等基本情況,下一步將按“一區一策”開展規范提升。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建成運行19座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16個市全部實現了區固定場所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與收集運輸企業簽訂收運協議比例達到50%的任務目標。山東省科技廳加快推動食品安全領域技術創新,聚力解決疫情、豬瘟及環境因素造成的畜禽肉“卡脖子”問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機構,加快建設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目前山東省設有省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省食品安全監測管理與風險評估、省食品安全追溯控制等10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
山東省食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食安山東”品牌建設實施意見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的收官之年。下一步,山東省食安辦將充分發揮總牽頭、總協調作用,加強工作調度,確保全面完成各項任務目標,努力打造“食安山東”品牌新優勢,建設食品安全放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