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公開征求意見
到2025年,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優勢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輕工業在滿足消費、穩定出口、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面臨產業集中度不高、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國際知名品牌不多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引導輕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1月10—20日公開征求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輕工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占工業比重基本穩定,企業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顯著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更加優化,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位勢明顯提升,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5年,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規模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年均增長10%以上,輕工業科技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左右,重點行業研發投入強度較2020年增長10%。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年均新增100項左右升級和創新消費品。”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提出了三項具體舉措。
一是加快關鍵技術突破。研究制定和定期發布一批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深入推進食品危害因子發現和智能監控溯源、食品安全檢測等關鍵技術研發與工程化、產業化,加快建立核心技術體系。面向未來重大消費需求,推動建立跨行業、跨學科交流機制,加強戰略性前沿技術超前布局。《意見》列出了數項關鍵技術研發工程,包括嬰幼兒配方乳粉功能基料、在線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等;工業核心菌種、酶制劑產業支撐技術及裝備的創新平臺建設等。
二是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深度結合的輕工業創新體系,強化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加強企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發揮平臺型企業創新引領作用,鼓勵企業開展多元化投資和市場化運作,提高創新發展效能。
三是優化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鼓勵、規范行業組織積極開展團體標準制修訂,鼓勵企業建立嚴于國標、行標的企業標準。建立老年用品產業標準體系,引領適老化產品發展。進一步提升標準化技術組織專業水平,推動輕工業標準國際化,引領優勢產品標準“走出去”。
構建高質量的供給體系
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還要全面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意見》提出,要增加升級創新產品。圍繞健康、育幼、養老等迫切需求,大力發展功能食品等老年用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積極開發適應農村市場的輕工產品。促進優秀民族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一批傳統工藝研究創新基地、大師工作室,推動“地方小吃”傳統食品工業化。升級創新產品制造工程包括:針對老年、嬰幼兒、運動人群等特殊人群的膳食食品,營養強化食品,菜肴類、自熱方便以及功能性罐頭產品等;新型功能發酵制品、發酵水產食品、發酵肉制品、高附加值復合型功能性益生菌發酵食品、食用酵素產品等;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國外消費群體發展多樣化、時尚化、個性化、低度化白酒產品;將糖品從甜味劑發展到食品、藥品、飼料、精細化工、環境、新材料工業用途的產品,高端生態等多品種食鹽及日化、生活鹽產品。
要提升質量保障水平。推動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鼓勵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優化產品舒適性、功能性、個性化等質量體驗,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質量管理融合創新,發揮質量標桿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加強檢測能力建設。
要推廣新型商業模式。鼓勵輕工企業加快模式創新,形成基于數字決策的智慧營銷模式,提升銷售質量,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消費者個性需求,推動傳統制造模式向需求驅動、供應鏈協同的新模式轉型。
要強化品牌培育服務。完善輕工品牌培育管理體系,鼓勵第三方機構提升品牌專業化服務能力,加強品牌宣傳推介力度。《意見》提出,到2025年,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培育一批消費引領能力強、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輕工產品品牌。百億元以上品牌價值企業超過100家,重點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意見》提出,到2025年,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產業基礎進一步鞏固,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優勢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深入應用,建設50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上述目標如何實現?《意見》提出,一是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利用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分行業梳理和補齊產業基礎短板。大力開發食品等行業高端專用裝備。二是加快產業鏈補鏈強鏈。編制包括乳制品在內的重點領域產業鏈圖譜,圍繞重點環節,建立風險技術和產品清單,加強風險評估,推動補鏈固鏈強鏈。推動畜產品、谷物食品、水產品等大宗食品的全產業鏈升級。支持乳制品、罐頭、釀酒、糧油等行業建設優質原料基地。三是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食品領域的數字化發展推進工程包括:在線檢測與智能化控制系統,釀造、產品包裝過程智能化技術等;酒業生態、營銷、生產大數據全產業鏈服務平臺,釀造智能化、包裝自動化制造技術等;全產業鏈的智能化信息采集、監控、分析和控制技術等;面包、餅干、傳統蜜餞智能加工設備等。四是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進輕工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引導輕工各領域各行業完善服務型制造評價體系等。
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低碳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意見》明確,2025年,綠色發展取得新進步。綠色制造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用地面積產出不斷增加,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持續下降。綠色轉型成效顯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本報記者 顧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