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0%,比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處于臨界點;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4%,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表明非制造業增長有所放緩,但仍在擴張區間;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8%,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保持擴張,但活躍度有所減弱。
數據回落在預期之內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在解讀數據時指出,11月份,制造業PMI主要呈現出四個特點:
一是價格指數明顯回落。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降至年內低點。
二是生產保持穩定,需求擴張減緩。生產指數為51.9%,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0.4%,低于上月0.4個百分點,表明企業產品訂貨量增速有所放緩。
三是制造業多數行業處于擴張區間。其中,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紡織服裝服飾、醫藥、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制造業PMI位于52.0%及以上相對較高運行水平。受部分地區采暖季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等因素影響,高耗能行業PMI降至48.4%。
四是進出口景氣度繼續低位運行。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47.0%和47.1%,表明在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和貿易摩擦不確定性增加的影響下,近期進出口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趙慶河進一步指出,同時也要看到,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持續發揮。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為50.5%、51.7%和51.6%,分別比上月上升0.6、0.1和0.8個百分點,且均高于制造業總體水平。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從數值上看,經濟存在一定的下行風險;從結構上看,中小企業已處于臨界點之下。因此,必須要重視提升中小企業的活力,經濟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國家近期頻繁召開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座談會,密集出臺一系列政策,就是在致力于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
FX168財經學院副院長許亞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1月份PMI回落的幅度在預期范圍之內。從國內來說,民營企業的經營遇到一些困難,隨著資本市場出臺更多有利于民企的融資政策,未來企業經營環境有望改善。從國際市場來看,貿易摩擦和持續回落的國際商品價格也給PMI上行帶來一些壓力。
結構優化趨勢明顯
數據顯示,分行業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4%,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服務業擴張有所加快。
趙慶河表示,受"雙11"促銷活動等影響,郵政快遞、電信、互聯網軟件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56.0%及以上,業務總量實現快速增長。此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均位于60.0%以上,升至高位景氣區間。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9.6%,企業對行業發展普遍看好。
在許亞鑫看來,盡管PMI出現回落,但經濟穩中向好的格局沒有改變。后期,隨著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的逐步落地,疊加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經濟有望恢復內生動力,進而實現更加健康、可持續的增長,或許速度會放慢一些,但是經濟結構會更加優化,經濟質量會更高。
賴陽也表示,臨近春節時一些企業停工也會影響相應的指數繼續下行,但好在近期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針對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會在春節后對PMI形成支撐。(作者:王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