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張崇和會長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文字采訪時表示,近五年,作為重要的民生消費品產業,輕工業抓住消費升級的時代機遇,堅持以市場為引導、以創新為驅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取得顯著成果,也為國民經濟穩增長和滿足人民群眾高能級消費需求做出重要貢獻。
輕工業是供生活消費品為主的工業,涵蓋了193個小類行業,因此輕工行業門類廣,產業關聯度低。因此,想要探尋整個輕工行業的發展無疑是困難的。而透過數據的增減,或能一窺輕工行業發展之道。
輕工六大類別發展各具特點
據張崇和會長介紹,近五年來,輕工業經濟總量保持著較快發展。在輕工業的六大類別中,文體休閑用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1%;日用消費品行業增長40%;快速消費品行業增長39%;耐用消費品行業增長38%;輕工機械裝備行業增長38%;原料產品行業增長25%。
輕工行業產業關聯度低,輕工行業的六大類別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
消費類產品更加貼近民生。食品、日用品產業的發展突出綠色、品質、健康、安全;家電、家具等耐用消費品更趨智能、便捷和時尚化。
休閑類用品優化升級助力開啟“樂享生活”新模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文體用品、樂器、玩具、工藝美術等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滿足了人們不斷增長的教育、健康、娛樂等更高品質生活需求。
原料產品的匹配能力更強。借助發達的市場網絡信息及期貨等手段,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更加協調,部分龍頭企業放眼全球產業布局,通過海外投資建廠或并購,提高原料保障水平。
輕工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輕工裝備企業認真貫徹《中國制造2025》規劃,智能水平不斷增加,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逐漸縮小,特別是隨著國際產能合作工作的推進,輕工裝備的出口額實現較快增長,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
行業發展穩中有進
輕工業增加值是工業企業生產成果的重要指標。根據《報告》顯示的數據,2016年,輕工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6.8%,高于全國工業0.8個百分點。
根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供的數據,消費類產品成為行業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電池制造、照明器具制造、食品制造、金屬制品、塑料制品業等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較高。如食品類零售總額增長11.2%;飲料類增長10.7%;煙酒類增長9.1%;服裝鞋帽類增長6.9%;化妝品增長8.0%;日用品增長11.2%;家用電器類增長8.6%;文化辦公用品增長10.6%;家具增長13.0%。輕工消費市場表現出蓬勃生機,成為輕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
“兩化融合”提升效能也促進了工業增加值的提升。輕工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為提高勞動生產率,輕工業圍繞智能制造、“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防偽追溯等重點方向,積極推進兩化融合,近年來有50多家輕工企業被工信部授予兩化融合貫標企業。一批輕工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活動,比如海爾公司、格力公司等公司的黑燈無人工廠等一批智能制造項目,提升了行業先進制造水平。
此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效也促進了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家電引領消費潮流,家電產品在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需求的基礎上,智能化、時尚化、健康化特征凸顯。各大家電企業開發擁有人機交互、機器互聯以及自學模式等更多智能化功能的產品。6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 張峰在出席“智慧輕工”高峰論壇時對輕工業提出希望,“‘十三五’期間是我國全民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輕工業要主動適應新常態,著力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加快輕工強國建設。”
標準化體系不斷完善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古人早已領悟規則的重要性。推古及今,標準成為工業領域的“規矩”,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支撐。多年來,輕工標準化工作一直在穩步推進,輕工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基礎性地位顯著增強。根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供的數據,目前,輕工現行標準總數達到5288項,其中國家標準2323項,行業標準2965項。近五年來,輕工共完成標準制、修訂1345項,其中制定983項,修訂362項。輕工在研項目共1349項,其中國家標準項目計劃678項,行業標準項目計劃671項。
目前在家電、家具、首飾、煙花爆竹、造紙、照明、玩具、制鞋等輕工重點領域開展了國際標準比對,在安全指標及檢測方法方面,我國標準與ISO、IEC等國際標準基本保持一致。與國外先進標準比較,家電、照明行業標準水平與國外差距不大,煙花爆竹、造紙行業許多安全、衛生指標嚴于其他國家。
張崇和會長表示,下一步,輕工行業將按照國務院《標準化改革方案》的要求,落實《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和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的重點任務,圍繞人民群眾消費升級和輕工產品創新急需,抓緊研制一批重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大力開展國際標準的轉化工作,力爭重點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程度達到95%以上,使輕工標準體系更加完善,標準水平得到整體提升。
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隨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增強生態文明建設首度被寫入國家五年規劃。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將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列為六大重點任務之一。實際上,輕工業近年來一直致力于以淘汰低端落后污染環境的產能和調整產品結構兩方面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目前,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
在淘汰低端落后污染環境的產能方面。2013年,為落實好“十二五”期間工業領域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根據工信部確定19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輕工業淘汰造紙455萬噸,酒精30.3萬噸,味精28.5萬噸,檸檬酸7萬噸,制革690萬標張,鉛蓄電池極板1420萬千伏安時、組裝1067萬千伏安時。2014年,輕工業再度淘汰造紙行業產能492萬噸、制革行業產能551萬標張、鉛蓄電池行業產能極板831萬千伏安時和組裝531萬千伏安時。輕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對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化解產能過剩、優化市場結構起到積極作用。
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方面。2016年國家統計局提供的92種輕工主要產品產量中,67種產品產量實現正增長,占總數的72.8%,比重比2015年提高14.1個百分點。在產量增長的輕工產品中,鋰電池、堿性蓄電池、燃氣熱水器、太陽能電池、微波爐、衡器等產品增速較快,分別增長35.81%、32.91%、18.59%、17.78%、17.67%、15.20%。以紙、毛皮為代表的原料類產品和被轉型替代的產品增速繼續下降。其中:新聞紙產量下降15.65%,天然毛皮服裝產量下降7.56%,熒光燈、白熾燈產量分別下降6.08%和3.98%。經過調整,輕工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更加合理,更加適應了市場的需求。
“輕工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承載著廣大消費者對優質生活的美好期盼,讓我們攜手努力,拼搏進取,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為建設輕工強國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張崇和會長在出席“智慧輕工”高峰論壇時發表演講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