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 張崇和
同志們:
全國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工作會議開得圓滿成功。有關部委司局負責同志的講話,對輕工產業集群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今后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何燁副會長作了很好的工作報告,對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提出了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會議發布了《中國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發展報告》,表彰了“十二五”期間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創新升級示范區、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4個產業集群的代表作了典型發言。這次會議,對于加強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建設,促進輕工業持續穩定發展必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下面,我就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大力推廣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
大會總結了五年來輕工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成就,通過典型發言交流了發展的好經驗,通過會議材料分享了成功的好做法。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堅持特色優勢發展。過去五年,輕工產業集群充分發揮了地方歷史文化特色優勢、生產資源特色優勢、傳統技藝傳承優勢、特色商品集散優勢,以特色建群,以優勢興群。江西南昌文港鎮利用“晏殊故里”、“沿河兩宰相”、“十里三狀元”、“文風昌盛數百年”的文化資源,利用1600多年制筆傳承的歷史資源,打造了擁有3100多家企業、 13000多從業人員的全國聞名筆業基地,形成了獨特的集群發展優勢。
二是堅持科技創新發展。過去五年,輕工業產業集群深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實現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集群持續發展。廣東中山市“中國燈飾之都--古鎮”,投資6.5億元設立生產力促進中心、國際創客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26個公共創新服務實體,設立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8家、市鎮企業技術中心66家,服務覆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近5000家,形成了古鎮燈飾整體科技優勢,有效提升了產業集群的發展水平。
三是堅持綠色生態發展。過去五年,輕工業產業集群堅持節能環保優先,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綜合效益,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集群建設全過程。發酵、釀酒、皮革、毛皮、電池、人造革、合成革產業集群,積極實施集中治污,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發展成效顯著。福建省福鼎市生態合成革產業園,加快環保設施升級,解決廢水、廢氣、固廢排放問題,推進合成革污染綜合治理,組織企業投資800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廠,投資4800萬元建設危廢處置中心,有效降低了合成革生產污染,很好地保持了集群的綠色發展。
四是堅持協同共享發展。過去五年,輕工產業集群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供便利、快捷、高效服務,深化專業分工和協作配套,推動研發、制造、營銷、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人才、資金、信息多要素交流融合,實現了集群中大中小企業協同共享發展。
五是堅持政府主導發展。過去五年,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輕工產業集群發展,積極制定和完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理機制,加大土地、資金、稅收、人才培養政策支持,為輕工產業集群提供有利的發展條件。浙江省麗水市政府在推進“中國水性生態合成革示范基地”建設中,先后組織編制了《污染整治實施方案》、《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合成革產業水性生態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合成革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等多項規劃;制定了《扶持水性生態合成革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意見》、《水性生態合成革示范企業培育管理辦法》,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政策保障。
輕工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發展的這些好經驗、好做法,歷經探索,大膽實踐,來之不易。要廣泛交流,互學互鑒,大力推廣。
二、努力把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建設成為國家政策的“試驗田”
國家政策引領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保證,為集群做優做強提供了強大動力。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要積極落實國家政策、對接國家政策、服務國家政策,努力做國家政策的“試驗田”。
一是先行先試已有政策,反饋政策落實情況。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三品”專項行動計劃、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等一系列國家政策。輕工產業集群特色鮮明,內部產業鏈完整,在政策落實過程中,容易獲得參考性強、代表性普遍的政策反饋,有利于國家政策效果的真實評價和深化實施。輕工產業集群要積極落實已有國家政策,先試先行,深入探索,總結經驗做法,評估政策效果,形成有價值的政策反饋意見,供國家有關部門參考。
二是總結地方經驗做法,為新政策提供參考。輕工產業集群為適應新常態、新業態,推出了不少新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區域性好經驗好做法。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區域性政策措施,可以成為國家制定產業新政策的依據和參考。山東部分地區以淄博健身器材生產基地為基礎,探索在一些區域試行 “醫保卡”、“健身卡”兩卡合并,推行一卡通的經驗,以醫療卡內部分節余資金用于健身或購買體育器材,既推進了全民健身運動,又促進了健身器材的消費和發展。江蘇也在一些地區試點試行。中輕聯會同相關協會,對這方面進行了調研總結,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了政策建議,正在爭取將這項區域性的舉措上升為全國性的政策。
三是研究行業發展需求,提出政策支持建議。產業集群集聚同行業眾多企業,能夠集中反映全行業的發展需要。輕工產業集群要代表行業發聲,綜合反應企業發展需求,提出政策扶持建議。根據長興縣“中國電池產業之都”實際情況,中輕聯會同有關協會,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取消鉛蓄電池生產企業消費稅、降低企業保險費率的政策建議,正在為全國鉛蓄電池企業積極爭取政策支持。
三、充分發揮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的引領帶動作用
產業集群以自身的綜合發展力、資源集聚力和行業影響力,在本行業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領頭羊角色。輕工產業集群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揮更加積極的引領帶動作用。
一是行業引領。在全行業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是“中國家電之都”,該集群中的美的、海信、格蘭仕等家電企業,在向高端、智能、節能、環保家電發展方面,為行業作出了示范。萬和熱水器、新寶電器也在順德,在推廣“機器代人”、推進自動化生產、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基地方面為行業發揮了引領。輕工產業集群要瞄準前沿,明確方向,聚集優勢,形成帶動力,為全行業的進步與繁榮發揮更多更大的引領作用。
二是區域引領。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廣東南頭鎮家電產業集群,家電業產值320億元,占全鎮經濟總值的76%;家電企業1200家,占全鎮企業總數的68%,有力地支撐了全鎮的經濟社會發展。輕工產業集群要立足地方,發揮產業集聚溢出效應,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多更大的引領作用。
三是市場引領。在專業市場培育中發揮引領作用。中山古鎮燈飾產業集群,建立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國內最大燈具燈飾產銷中心,實行“體驗實體店+經銷商+互聯網”三位一體營銷模式,引領了全國燈飾專業市場的發展。海寧中國皮革城用23年時間,打造了中國皮革展示交易中心、中國皮衣時尚發布中心、旅游休閑購物中心,市場規模達到138萬平方米,在全國10個省市建立的分市場,總規模達到200多萬平方米,有效地帶動了全國皮革市場的整體發展。有條件的輕工產業集群,要根據自身情況,加強專業市場培育,推進專業市場規模化、規范化、專業化建設,為全國輕工專業市場的發展發揮更多更大的引領作用。
四是文化引領。在特色文化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安徽宣城“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堅持文房四寶產業發展與中國文化傳承相結合,以宣紙、徽墨、宣筆、歙硯為載體,形成了一張燦爛的集群文化“名片”,帶動了社會、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宜賓“中國白酒之都”,設立了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鄧子均酒文化研究院、周洪謨酒文化研究所;建立了五糧液酒文化研究會、紅樓夢酒文化研究會;出版了《酒文化漫談》、《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國酒文獻集成》,為宣傳發展中國酒文化做出了積極示范。輕工產業集群要挖掘特色文化,深化企業文化,豐富集群文化,為輕工行業文化建設發揮更多更大的引領作用。
四、積極探索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建設的有效模式
多年來,輕工業各產業集群積極探索,開拓創新,逐步形成了因地制宜、特色鮮明、反映實際、成效顯著的集群發展模式。
專業輻射模式。依托交流合作平臺,發揮專業輻射作用,做大做強產業集群。中山古鎮特色燈飾、小欖五金制品、南頭家電制造等輕工產業集群,依托信息技術服務平臺,擴大集群外溢效應,布局多地產區,跨區域產業協作,拓展集群空間,擴大資源范圍,探索出了一種“專業輻射、多鎮一品”的產業集群特色發展模式。
龍頭帶動模式。依靠龍頭企業帶動集群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和市場開拓,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江蘇宿遷以 “洋河”為龍頭,帶動“中國白酒之都”集群建設,帶動一批骨干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加大品牌培育,提升產品附加值,使集群中的企業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形成了一種龍頭企業帶動集群發展的有效模式。
產業興鎮模式。以產業為核心,推動特色小鎮建設。以產業立鎮,以產業帶鎮,以產業興鎮,以鎮帶動產業,以鎮培育產業,產鎮協調,形成“產、鎮、人、文” 四位一體的發展生態,做大做強產業集群。“華夏筆都”所在地南昌文港、 “圓珠筆制造基地”所在地桐廬分水、 “家電制造重鎮”所在地順德北?虻齲?已進入首批國家級特色小鎮行列。探索了一條產業興鎮發展輕工集群的高效路徑。
產業承接模式。中部輕工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設高起點現代產業園區,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合肥、滁州大力承接家電產業轉移,推動家電制造、科技研發、裝備制造、配件生產協同發展,聚集了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彩電的眾多知名企業,競爭優勢日益凸顯,產量位居全國前列,走出了一條產業承接建設集群的成功之路。
以城興業模式。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堅持產業與新城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建設,以城筑基,以城興業,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山東、浙江等地,在輕工產業集群建設中,突出集群發展園區化,城市發展現代化,統籌建設基礎設施,統籌謀劃發展方向,統籌培育優勢產業,有效地集成了分散資源,形成了一種產業體系與城市體系高效融合的輕工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這些輕工產業集群建設模式,為培育新集群進行了大膽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輕工產業集群,要大膽實踐,勇于創新,不斷探索集群建設新途徑、新模式,為推動輕工產業集群整體上水平多做貢獻。
五、著力提升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一要完善規劃布局。找準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在行業大局中的定位,結合“一帶一路”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輕工業“十三五”規劃、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深入分析,準確定位,調整提升現有產業集群,科學布局新增產業集群,形成結構更優化、優勢更顯著、布局更合理的現代輕工產業集群體系。
二要完善評審制度。今年,中輕聯制定了《中國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共建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輕工產業集群申報條件、評審標準和審批程序,為提高共建質量提供了制度保證。中輕聯將同地方政府加強合作,科學確定共建內容,認真執行共建標準,嚴格授名程序,嚴格復評制度,堅持公開透明原則,確保集群審核考評質量,確保輕工產業集群建設高起點高水平。
三要優化服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是建設現代產業集群的重要基礎。為加強產業集群公共服務,中輕聯建立了中國輕工業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為廣大輕工產業集群提供信息咨詢、品牌培育、產品推廣、商務合作等多元服務內容。各產業集群要主動參與平臺建設,主動傳輸集群數據指標,分享信息和服務。同時要加強集群自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供研發設計、產權保護、檢測認證、人才培訓、商貿物流等公共服務。中輕聯集群平臺和產區集群平臺要共建共享,共同推動輕工產業集群服務上水平。
四要加強協調指導。完善協調指導機制,為輕工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更多服務支持。中輕聯綜合業務部要加強對輕工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的組織、指導、協調和服務。中輕聯產業集群聯絡組,要熟悉集群發展業務,主動了解集群需求,為輕工業產業集群提供及時便捷有效服務。中輕聯有關部室和行業協會,要密切配合,深入研究,參與制定集群發展規劃,引導集群把握發展方向,集聚特色資源,提升發展層次,努力推動輕工產業集群建設全面上水平。
同志們,輕工產業集群是我國輕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讓我們凝聚力量,攻堅克難,扎實做好當前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讓我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努力開創集群工作新局面,為輕工業由大變強做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