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為當代國窯,淄博陶瓷人如何肩負起時代重任,在陶瓷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增強文化自信?10月22日,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淄博陶瓷 當代國窯”領軍企業——山東硅元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展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大討論。
山東硅元黨委書記、董事長殷書建認為,淄博作為千年瓷都,歷經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傳與發展創新,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淀,我們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扎根腳下這塊土地,從延續中華文化血脈中開拓創新,才能更好地邁向未來。山東硅元創立64年服務重大國事40年,靠的就是始終踐行“弘揚中華陶瓷文化,開創現代陶瓷未來”使命,在陶瓷世界求新求變,多次代表中國宴請世界,代表中國禮遇世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扇重要窗口。
“文化自信,說到底就是得到世界認可,表面上看是指陶瓷、琉璃等文化載體,其背后則是強大的祖國。作為企業,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增強陶瓷對中華文化的承載力,以陶瓷為媒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硅元設計總監毛曉東表示,陶瓷講好中國故事的出路,別無其他唯有創新,材質創新、設計創新和技藝創新。歸根結底,就是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足夠的自信走向世界。但傳承中華文化,絕不能做傳統文化的搬運工,必須持續創新,不斷激發民族文化創造創新活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毛曉東說,山東硅元正從茶文化、家文化、詩詞文化等傳統文化出發,在當代語境下賦予陶瓷全新的設計理念和詩意表達,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陶瓷上的展現力得到極致釋放,構建起一種源于傳統、流行當下、更廣傳承的審美體系、設計體系。
以泱泱齊風為例。無論是造型設計還是裝飾設計,都來源于齊地的傳統器物或者裝飾紋飾,用它們講述齊文化的故事,配以青綠色調,呈現出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舒適美感。“我們的蓋鈕設計為‘雙鳳朝陽’,鳳鳥為先齊(東夷)文化的圖騰,寓意吉祥如意。我們將齊地玉器的鳳紋設計成對稱的形式,造型獨特,彰顯端莊、挺拔、昂揚的藝術美感,又寓意齊地最早沐浴文明曙光。”在毛曉東解讀下,每一件作品、每一個造型、每一個畫面都在講述著悠久的中華文明故事。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就是用陶瓷創新寫好文化自信自強的淄博答卷,一代又一代陶瓷人將接力傳承、探索實踐,希冀用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的方式,讓中華陶瓷文化持續煥發青春,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淄博陶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