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新華網重磅發布題為《踐行新時代國家戰略 實現輕工業強國夢想》的文章,詳細闡述輕工業“868方略”,即“貫徹國家八大戰略、構建六大戰略體系、用好八大推進舉措”,文章在行業內引發強烈反響。
踐 行 新 時 代 國 家 戰 略
實 現 輕 工 業 強 國 夢 想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輕工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踏實踐行國家戰略部署,努力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積極構建行業新發展格局,謀劃用十年左右時間,實現輕工業強國夢想,為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輕工力量。
一、國家戰略的重點指向
深刻領悟和準確把握新時代發展要求及國家戰略部署,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擴大消費戰略指向
輕工業是重要的消費品產業,產品涵蓋吃、穿、住、用、行、玩、樂、教等多個民生領域。提供高品質的消費產品,既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市場建設戰略指向
輕工產品主要滿足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同時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輕工業年出口額近萬億美元,占到全國出口總額的27%。輕工業涉及面廣,既接續第一產業,也承啟第三產業;既有作為消費主體的國內市場,也有不斷增長的國際市場;既有傳統有形市場,也有新興網絡市場。輕工業在建設公平、開放、高效市場方面,具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三)科技自強戰略指向
輕工業近年來科技研發投入比重不斷提高,特別是輕工業科技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8%。但行業“短板”和“卡脖子”現象還很突出,家電芯片、乳品菌種、大型紙機、高速灌裝裝備等進口依賴度大。
?(四)數字經濟戰略指向
輕工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但輕工業中小企業多,大多數企業缺乏數字化人才及資金,急需成熟案例示范引領,及公共服務平臺支撐。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使命重大、空間廣闊。
?(五)標準質量戰略指向
目前受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委托,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管理輕工領域50個標準化委員會、86個分技術標委會,委員人數超5000人,年修制定國標、行標、軍標、團標500余項,有力保障了輕工業生產秩序和產品質量。但隨著社會發展和消費升級,智慧家居、適老產品等一大批跨界新領域的標準又亟待研究制定。
?(六)鄉村振興戰略指向
研究表明,輕工業50%的行業、70%的產值和農業資源息息相關。大力推動方便食品、肉制品、乳品、罐頭、釀酒、制糖、焙烤食品,及造紙、家具、皮革、木藤棕草編制和工藝美術品等行業發展,是促進三農建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
?(七)綠色低碳戰略指向
輕工業從產業源頭抓起,組織編制近百項輕工業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廠、綠色產業園區的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研究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倡導循環經濟和綠色生活方式,培育了300多家綠色工廠和1000多個綠色產品。
?(八)人才強國戰略指向
輕工規上企業就業人數2000多萬,占全國工業就業人數29%,帶動相關就業人數超8000萬人。除了科技人才、技能工人,輕工業還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輕工大國工匠”等一批特殊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國產業和文化傳承的寶貴財富。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全方位建設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是輕工業的重大舉措。
二、產業踐行的戰略體系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制定了《輕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建成世界輕工強國的宏偉目標。
?(一)科技協同創新體系
構建包括優勢企業、輕工業重點實驗室、輕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高校院所統籌協同的創新體系。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海爾、美的、格力等一批骨干企業重視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巨大,有力地支撐了企業的科技進步。但行業缺乏統籌協同,企業及機構多是各自為戰,尚未形成攻關重大關鍵技術的國家隊。
?(二)技術基礎支撐體系
當前輕工業標委會及委員數量占到全國十分之一,輕工重點消費品國際采標率達到95%,未來要加強前瞻性研究和布局,加強科技成果向標準的轉化,做好產品質量分級工作;要提升標準領域的國際話語權,用先進標準為輕工業出口保駕護航;應用數字技術提升產業技術基礎,支持輕工業高質量發展。
?(三)行業生態協調體系
在行業方面,輕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家電、家具、自行車、縫制機械等12個行業要示范引領發展;食品、塑料、造紙、陶瓷等21個行業要調結構促升級,追趕國際先進水平;鐘表、眼鏡、化妝品等10個行業要補板短上水平,縮小國際差距。
?(四)區域優勢互助體系
輕工業板塊經濟特征明顯。經國家九部委批準,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開展特色產業集群授名和建設工作,經過20多年的發展實踐,已形成290個特色產業集群,成為推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在建設輕工強國的新征程上,要進一步加大產業集群的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形成優勢互補的輕工業區域發展支撐體系。要在家電、食品等優勢產業中率先培育十個左右的具有世界級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同時推動現有產業集群提檔升級。
?(五)高級人才梯級體系
建設輕工強國的宏偉大業,需要一大批有理想、有能力的高素質梯級人才隊伍。但當前人才數量與質量遠不能滿足輕工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需要多方共同加強高級人才特別是大師工匠級人才和中高級技能人才培養。要用好國家職業技能大賽機制,選拔優秀人才;積極響應國家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要求,大力開展行業自主評價。
?(六)行業組織服務體系
作為聯系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行業協會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量。特別是由國家部委改制而來的、目前由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行業聯合會,仍然具有行業黨建管理、經濟運行分析、科技成果鑒定、標準業務管理、報刊管理及行業先進表彰等一定的行政化職能,在反映行業訴求、提出政策建議、接受政府委托事務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輕工強國的推進舉措
輕工業認真貫徹國家戰略部署,積極探索新時代輕工業發展舉措。中國輕工聯結合工作實際,總結梳理出科技創新、標準質量、三品行動、產業集群等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六大舉措。隨著國家對數字經濟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視與推進,中國輕工聯進一步提出通過八大舉措,推進輕工業高質量發展和輕工強國建設。
?(一)科技創新推進舉措
加快協同創新體系建設進程,著眼行業發展短板和全球產業前瞻趨勢,研究未來15年我國輕工重點行業30個科技攻關重要方向和100余項關鍵工程科技問題,協調輕工全行業科技資源,組織院士專家及骨干企業等領銜攻關。加大輕工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力度,到“十四五”末,輕工業重點實驗室、輕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到150家,構建輕工領域網格狀科技創新體系。每年完成科技成果鑒定200項;評選中國輕工業科技獎勵項目200項。
?(二)標準質量推進舉措
加強技術基礎能力建設,用好標準質量舉措,推進行業強基固本。編制發布《“十四五”輕工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發揮中國輕工聯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的作用,做好標準體系優化與標委會調整換屆工作,加快標準研制進度,每年制修訂國標、行標、軍標、計量技術規范300項,高水平團體標準40項;遴選100家企業標準“領跑者”。加快質量分等分級標準制定和檢測認證;持續開展質量信得過班組和質量管理小組競賽活動,推動生產制造質量提升。
?(三)綠色低碳推進舉措
推動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笆奈濉逼陂g,在造紙、塑料、家電等重點行業制定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等行標、團標200項以上;到“十四五”末,輕工行業綠色工廠總量達到1000家,綠色設計產品總量達到2000個,輕工業綠色產品占全國比重達到40%。建立健全塑料污染治理的長效機制,鼓勵可降解塑料開發和應用;防止輕工產品過度包裝;做好廢舊家電、電池等產品的回收利用。
?(四)數字轉型推進舉措
貫徹國家數字化戰略,持續推動兩化貫標,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宣傳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示范案例,表彰輕工業信息化先進單位和領軍人物。加大輕工產品追溯標準制定及平臺建設,推動酒、鹽、糖、肉、乳制品等質量安全追溯。支持企業電商平臺發展,搭建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轉型提供低成本、簡便、快捷的數字化服務。組織企業跨界融合,推動智能家居產業快速發展,全面建設“智慧輕工”。
?(五)三品行動推進舉措
積極落實擴大消費戰略部署,加快實施“數字三品”行動方案,推動輕工產品創新發展。接受工信部委托,每年評薦輕工業升級與創新消費品100個。加強工業和文創設計,發展時尚消費品產業,推動上海建設“國際時尚消費產業之都”;推動數字化特色定制,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加大智慧家居、適老創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加強骨干企業品牌形象宣傳,持續做好品牌授權工作,創造推動工業文化與實體經濟相互賦能,推動“三品行動”取得更大成效。
?(六)產業集群推進舉措
科學布局產業集群,加強規劃引導和資源對接,將產業集群建設成為區域生產中心、研發中心、標準中心、檢測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開展服務“鄉村振興”專項行動,在涉農大食品領域再認定一批特色產業集群;賦能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開展“332”專項工程,即推動30個規模300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率先向先進制造業集群邁進,形成超兩萬億元規模的產業集群第一方陣。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到“十四五”末培育10個世界級產業集群;發揮行業協會紐帶作用,搭建東中西部產業對接服務平臺,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體系。
?(七)市場建設推進舉措
貫徹市場建設國家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公平競爭秩序,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聚焦冰雪運動消費、智慧家居生活、適老創新產品等消費熱點,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全面區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等機遇,推動輕工業國內外市場發展。
?(八)技能人才推進舉措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組織評選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召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委員會座談會;與中華全國總工會合作開展輕工“大國工匠”推薦學習活動,評定一批輕工業“工匠學院”;與人社部共同開展“全國輕工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會同人社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舉辦“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及二類技能大賽,推薦優秀選手參評“五一”勞動獎章;完善輕工行業職業技能標準體系,大力推動網絡營銷師、企業合規師、消費規劃師、碳排放管理員等新職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