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2024.08.28~2024.08.09服務器割接,網站部分業務系統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
在當前我國輕工業發展步入新常態之際、國內外環境和條件發生重大變化之時、我國消費結構升級出現縱向升級新特征的多重變化之下,未來我國輕工業發展方向在哪里?作為我國輕工業的指引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將著眼于哪些領域?未來重點工作部署是什么?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四屆一次理事會上,記者專訪了新當選的中輕聯第四屆理事會會長張崇和。張崇和表示,“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輕工業主動適應新常態、增強創新發展動力、著力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關鍵階段。當前我國消費需求的升級是輕工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
創新發展將是輕工行業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轉型升級是“十三五”時期輕工業發展的主題,將為實現我國由“輕工大國”轉向“輕工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輕工是一個‘大家庭’,要讓大家共進共強。”張崇和如此形象地描述我國的輕工業。他表示,輕工業中的各行業雖所屬不同,但都是生產消費品的工業有著共同特點和利益,其中很多行業還處于一個大的產業鏈中,彼此聯系緊密。
張崇和說,中輕聯和行業協會要凝聚力量,努力做好一個行業、一家企業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通過提供規范、穩定、有效的服務,實現自主生存、自我發展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公信力,為做大做強輕工業,做優、做強行業組織而共同奮進。“中輕聯要轉觀念、轉重心、轉方式、轉作風,要借機、借勢、借力推動輕工業內涵式、跨越式、優勢型、強健型發展。”張崇和說。
布局輕工業要立意高遠胸懷大局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張崇和指出,在思考行業發展戰略時,必須立意高遠,胸懷大局,把輕工行業發展放在國家發展戰略之中。當前,國家正在實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一帶一路”、“三去一降一補”、國際產能合作、消費品品質革命等重大發展戰略,為我國輕工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張崇和表示,要牢牢把握這些機遇,結合行業實際,謀劃發展思路,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尋找新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推進科技研發與產業化、裝備自主化、創新平臺建設、重點行業技術改造、新材料研發、智能制造推進、節能減排技術推廣、產業布局優化等項目和工程的實施,在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中,實現輕工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支撐輕工業快速發展的根基是什么?張崇和認為,行業是建會之基、興會之源、強會之本。他強調,聯合會和協會的根基在行業。新一屆中輕聯理事會要積極推動行業繁榮發展,要以“行業興為興,行業強為強”。
張崇和用“三個推動”指明了中輕聯未來行動方向。一是要推動輕工行業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緊跟行業發展新趨勢,在工業4.0、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中,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要求,為實現輕工效率驅動、智能制造打好基礎。二是要推動輕工行業牢牢把握創新發展,在創新產業鏈、創新“服務化”制造模式、創新國際化經營模式、建設創新型企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輕工創新體系。三是要推動輕工行業牢牢把握人才集聚,把人才驅動作為輕工發展的第一資源。在推進輕工行業繁榮發展中,進一步壯大輕工行業協會和輕工業聯合會。
“四個引領”打開行業做強做優之通途
張崇和用“四個引領”打開了行業做強做優的通途。張崇和認為,中輕聯和各行業協會要從國家發展戰略的更高層次引領行業做大、做優、做強。
一是《規劃》引領。對于國家和輕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行業和企業要吃透精神,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相關任務,規劃好本行業及企業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明確發展目標和任務。二是平臺引領。推動建設創新平臺、企業間合作平臺、專家人才智庫平臺、融資服務平臺、產業集群服務平臺。三是區域發展引領。結合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京津冀協同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區域發展規劃,引導行業企業服務國家戰略,分享政府政策,在實施區域發展戰略中,壯大行業,做強企業。四是標準規范引領。發揮行業協會制定技術標準、規范行業秩序、開拓國際市場、應對貿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引領行業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在采訪中,張崇和不斷強調要對行業“服務至上”。他談到,中輕聯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反映訴求、提供服務、規范行為”的宗旨,在反映行業和企業各種訴求、推進行業科技進步和節能減排、培育和共建產業集群、加強質量管理和提升品牌影響力、幫助行業企業拓展市場、為行業組織培訓各類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服務行業、服務企業、服務協會、服務政府和社會的能力。今后,中輕聯仍繼續堅持服務宗旨,堅持改革創新,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努力培養造就一支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善于‘四個服務’、政府信賴、協會依托、行業滿意、不可或缺的中輕聯職業化隊伍。”張崇和說。
有序規劃要讓中輕聯重點工作“擲地有聲”
張崇和對今年開展的重點工作有著一系列詳盡的規劃。張崇和介紹,要加強專題調研反映行業訴求。新一屆中輕聯要加強調查研究,廣泛收集和整理企業和行業運行態勢,及時反映情況和問題。注意加強原因分析,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準確的信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據了解,今年上半年,中輕聯多次參加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國家部委經濟運行分析會等,提供信息專報、政策建議10余份。“今后,中輕聯將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張崇和告訴記者。
啟動實施《輕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將于近期發布實施的這一輕工業發展規劃是綜合性規劃,涉及輕工所有行業,凝結輕工人對輕工業“十三五”發展的共識,為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共分6個部分,其中包括主要行業發展方向,將輕工31個行業歸納為耐用消費品領域、快速消費品領域和輕工機械裝備領域等。《規劃》出臺后,將組織指導輕工行業有計劃分階段落實好《規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項目工程。
推動行業企業創新 在最近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強調,要從戰略高度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前列、強國三大戰略目標。對此,中輕聯要結合輕工行業實際,切實增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輕工行業科技創新的奮斗目標、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
推動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提出了加強宣傳、增加品種、提升品質、培育品牌、培育產業集群、重點行業分業施策等6個部分共計21項具體工作,涉及乳制品、五金、食品等行業。下一步,中輕聯要緊緊圍繞《若干意見》的指導思想、三條基本原則和四大目標要求,抓住提高有效供給能力水平這個關鍵所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目前,中輕聯正在根據工信部要求,按照行業分工,會同相關行業協會,制定分解任務的意見。
組織行業參與實施國際產能合作相關項目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制定《“十三五”國際產能合作規劃》,中輕聯組織相關協會積極參與規劃的編制工作。在《規劃》的“輕工紡織國際產能合作重大工程”和“輕工紡織國際產能合作重大項目”專欄涉及乳制品、啤酒等行業項目。中輕聯已分兩批向國家發改委上報輕工行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綜合材料和22個國際產能合作項目。
繼續做好質量標準工作 今年上半年,中輕聯已向國標委申報36項國標,預計全年要申報100項國標。已向工信部兩批申報85項行標,全年預計申報150項行標。今年,要完成《“十三五”輕工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的編制。同時,開展輕工領域推薦性標準清理和繼續開展培育輕工優勢品牌工作。
繼續做好科技環保項目工作 過去5年,中輕聯和協會組織申報和實施了13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未來5年,中輕聯和協會將繼續組織和申報一些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繼續圍繞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爭取政府更多地支持輕工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
繼續開展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工作 目前,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已有470多個,比“十一五”末增長57%,涉及35個行業,主要分布在全國2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輕聯將繼續做好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共建與復評工作,推進特色區域、產業集群建設和產業優化升級緊密結合。
加強輕工優秀人才培育和宣傳 人才是行業發展的基礎,是行業發展的保障。要促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生產企業緊密結合,增強工業設計、產品技術工藝開發、經營管理、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人才培養。要大力開展輕工技術培訓和技能鑒定,努力培育一批“大國工匠”。
借機 借勢 借力推動輕工業內涵式發展
“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的工作,中輕聯要借機、借勢、借力。”張崇和告訴記者,“借機”,就是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之機、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機、借一系列國家戰略實施之機,創新聯合會發展理念,優化聯合會協會服務方式,推動輕工企業轉型升級,由“輕工大國”向“輕工強國”轉變。“借勢”,就是借“兩化”融合、消費升級、“三品”戰略等新一輪產業變革之勢,借“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等區域合作發展之勢,做好預研預判,加強政策引導,推動輕工行業建機制、產業增活力、企業提效益。“借力”,就是借全面建設科技創新強國的驅動之力,借政府優惠政策措施的支持之力,借重點行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之力,借骨干企業做大做強的牽引之力,做好“四個服務”,推動輕工行業企業內涵式、跨越式、優勢型、強健型發展。
張崇和認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的工作,中輕聯要轉觀念、轉重心、轉方式、轉作風。
轉觀念,重點是創新思維理念,把推進行業發展的著力點向五大發展理念上轉,向適應新常態上轉,向“十三五”時期輕工做大做強上轉,引導輕工行業在經濟“雙中高”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
轉重心,重點是做好“上接下連中轉化”,對上要接好天線,緊貼中央精神,服從服務大局;對下要連好地線,摸清行業企業所思所想,實打實地出主意想辦法;聯合會和協會,要充分發揮既掌握政策又熟悉實情的優勢,把國家出臺的政策措施轉化為行業企業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實惠,把行業企業的所期所盼轉化為指向明確、操作性強的政策建議,使宏觀和微觀之間實現更有效地銜接。
轉方式,重點是從體制機制和運行方式上“去行政化”“去機關化”,按照社團組織的職能定位,充分發揮專業、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做企業想做但單槍匹馬做不到的事,做市場需要但無人牽頭做又是聯合會協會該做的事,做政府想做但更應該由行業和社會做的事,通過高效優質專業的服務,為輕工企業發展助力,為輕工行業發展添彩。
轉作風,重點是著力增強聯合會全體的生存發展意識、服務意識、實干意識、進取意識,全面提升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最大限度地維護會員權益,維護行業利益。通過貼近行業實際、貼近企業需要的高質量服務,提升聯合會的美譽度,推動輕工事業再上新臺階。